复杂的是人,留学的圈中谎言

紧张刺激的SAT查分时间到了,这是A同学的首考,第一次的经历更加令人坐立难安,他颤抖着双手登录进CB账号,然后飞快地用手把自己的眼睛遮了起来,再慢慢将手指分开,留出一条可以让他勉强看清电脑屏幕的缝隙。

留学毕业证办理

 

1……4……他的心一沉,没到1500啊,那大概率是分不了手了,接下来是9……0,1490……

 

A同学开始左右为难。这分数,就离目标差了10分,好像还过得去,但是毕竟不是15开头,怎么也是差了一个档,要再报名考一次吗?

 

他点进分数详情,发现分数后面还跟着一串什么说明,他定睛看去,发现是:你的分数等于或高于99%的考生。

 

 

百分之九十九!虽然这次他好像发挥得一般,但是也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考生,这应该是说明这次的试卷难且Curve不友好吧!这应该也是说明了他这次其实考得很好吧!既然都在所有考生中如此名列前茅了,那还再战什么?

 

就这样到了申请季,刚找的中介问A同学为什么之前有大把时间却不再考几次SAT,把成绩再刷得高一点。

 

A同学得意洋洋地向中介展示那光荣的“99%”,中介愣了愣,有些莫名,于是A同学把自己的想法解释了一遍,中介看他的眼神变成了三分嘲笑三分怜悯四分不可置信

 

 

“这个数据根本就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啊!不管你考得有多差,一般都能有95+%,看着挺漂亮的吧?但这根本就没用!怎么你还真的把这个当回事了啊?”

 

A同学表面上点头虚心受教,实际上内心仍然不信——怎么就没用了呢?起码“99%”能说明他是真的考得不错啊!都这么优秀了,难道还能录取不到好学校吗?

 

然后是现实的当头一棒,他真的被原先以为十拿九稳的梦校拒了。不仅被梦校拒了,还被申请的大多数大学都拒了,手里的拒信能打牌,Offer都是歪瓜裂枣,说实话他一个都不想接受。

 

 

他可算明白了,什么“99%”,营造的都是虚假繁荣,残酷的现实是,大家都在拼命卷。

 

他真正的目标,不应该是“99%”,而应该是1600。

 

B同学写给保底校的文书可谓是细节十足,情感充沛,感天动地。

 

她提到了保底校中她想要就读的专业,她提到了那个专业中最有名的一个项目,她还提到了领导那个项目的教授的名字。

 

她甚至提到了教授的研究方向和深邃思想,并且着重强调了“这与我的兴趣有着惊人的相似,如果未来我能跟着他学习,那我即使在下一秒死去都可以!”

 

 

她还描写了食堂中的甜甜圈,她说她曾经有幸去访过校,有幸尝到了食堂中的甜甜圈。

 

她是这样写的:“这简直是天赐的美味,我从没有品尝过如此好吃的甜甜圈,时至今日我仍然难以忘记它的味道,而且甜甜圈的所有材料竟然都是学校的有机农场自主生产的,这是什么神仙的食堂,这是什么神仙的学校!”

 

但是如果有人会读心术,便会发现她此时的内心活动是:

 

“呵呵,这是什么奇奇怪怪的学术项目,要不是据说这个专业比较好申请,我才不会申请这个专业呢。”

 

“还有访校,我当时是为什么去访校的来着?哦,想起来了,访完梦校之后顺路去逛了一圈,而且食堂的那个甜甜圈的味道……实在是让我难忘,难吃到难忘,甜齁了。”

 

别说你没对保底校撒过谎,其实哪有什么爱不爱的,只不过想要封Offer,让自己不至于凄凄惨惨全聚德罢了。

 

 

X校招生官扫过手里的材料一眼,撇着嘴摇了摇头——

 

这分数还算过得去,达到了录取的平均水平。也是,分太差的早就被吹风机吹走了,到不了他手里。

 

只不过吧,这活动普普通通,这人本身也平平无奇,不是Minority也不是First-Generation,不够白也不够黑,就这还想被录取?

 

 

他再次摇了摇头,把材料扔进了垃圾桶,材料在他手中停留的总时长为:15秒。

 

两个月后,C同学的Portal中出现了一封言辞恳切的拒信——

 

经过了仔细的考虑,我们很抱歉不能给你Offer……

 

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,没有被录取只是因为竞争太激烈了……

 

祝愿你能在其他学校实现自己的价值!

 

翻译过来就是一个字“滚!”,但话说穿了太伤人,不如给卑微申请人营造出他们确实只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假象

 

 

招生官点了点头,觉得自己做得挺对。

 

 

美国大学的学费年年涨,一年没个几十万还真不够,但谁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呢?没点家底的话,卖车卖房都不一定够,能省的话当然尽量得省。

 

抱着这样的想法,D同学开始认真地研究起大学的Financial Aid,逛完几所梦校的官网,他忽然觉得自己又可以了——

 

它们的Financial Aid Program看上去都好好啊!官网上说了,学校提供非常多的Financial Aid,国际生也能申请,而且学校会尽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,不让学费成为学生追求知识和进步的障碍!

 

 

而且还有数据佐证,学生的需求的满足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多,甚至有百分之百的,在校生中也有好大一部分得到了各种各样的Financial Aid!

 

D同学的条件满足申请Financial Aid的要求,于是二话不说,赶紧着手准备申请,脑中已经构想出自己拿到Financial Aid,不用倾家荡产也能坐在梦校的教室里听课的情景了。

 

申请Financial Aid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有很多信息要填,更有很多证明要开。不过,D同学想到未来能省下的几十万,也就咬咬牙继续做下去了。

 

他连续熬了十几天的夜,写完十几所学校的文书,再申请了十几所学校的Financial Aid,感觉身体被掏空。

 

 

然后的现实与他的期待大相径庭,明明那些以他的条件基本上稳录的学校,竟然都纷纷给了他拒信,再好点的也就是Waitlist,要不是最后有一所保底到不能再保底的学校录了他,他恐怕是得全聚德了。

 

这是怎么回事?D同学实在想不明白,学校不是说好了Need-blind吗?不是说好了申请Financial Aid不会影响录取的吗?这一看就不像是没影响的样子啊?!

 

D同学百思不得其解,再去学校FinancialAid的页面上掘地三尺,终于发现了端倪,原来Need-blind只是针对美国学生的,国际生原来是Need-aware的啊(泪。

 

 

原是他太过天真,被大学冠冕堂皇的说辞给蒙骗了,那些不会被写在官网上的话,大概十分简单但杀伤力极强——

 

你是国际生?好的,申请的时候就直接给你拒了。

 

国际生穷鬼不配上学,他懂了。

 

 

这次的考试,开卷,24小时内都可以做,但是根据教授的说法,只要2.5个小时就可以做完了。

 

E同学总觉得有些不太对劲。这门课是出了名的难,平时每周作业,看看只有三四题,每题却都有abcdefg小问,没个十几个小时根本做不完,做完了还至少会做错一小半,怎么考试这么快就能完成了?

 

她于是又发邮件去确认了一下,顺便旁敲侧击地问了一下考试的难度,教授自然不可能透露太多,但是言之凿凿地告诉她——

 

 

只要平时作业认真做了,你一定可以顺利完成的。实际上试卷被设计成只要2小时就可以完成,不过我建议留出2.5个小时,因为你还需要一些时间检查和上传。

 

大概是因为教授的说辞过于诚恳,E同学相信了,考试开放的那24个小时内,先是和老同学约了个饭,再摸鱼打了一会儿游戏,在还剩下5个小时的时候开始做

 

她很笃定地打开试卷,在看到考试竟然也有三道题,并且每道题也有abcdefg小问的时候,她的内心警铃大作,嘴角却还残留着一丝自信的微笑。

 

 

后来她的微笑自然是慢慢裂开了,奋战到5个小时的最后一秒,她还是没能写完。

 

这哪是什么教授口中2个小时就能完成的试卷?!教授是对2小时有什么严重的误解吗?!考试结束的那一刻,她整个人都裂开了。

 

写在最后:说实话,虽然这些谎言总能给人带来莫须有的自信,但仍然千万不能轻易相信,否则最后被坑的还是自己!